315,盘点这些年,关于高考的那些“假”

发布者:一号志愿     2016-03-14    高考经验高考资讯一号志愿

    有谁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假”的成分存在?买东西买到“假”货;收钱收到“假”钱;和不熟的人打招呼,露出“假”笑;和不喜欢的人聊天,说出“假”话……当今社会,“假”无处不在。

  女生为了爱美去整容,拥有了一张“假”脸;商家为了赚钱违背良心,作“假”挂羊头卖狗肉;年轻人为了找工作求生存,从非法渠道弄“假文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些“假”,只要与自己无关甚至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假”就“假”吧,无所谓。

  

  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蒙上了“假”,都可以“无所谓”,都可以“得过且过”,如果在某些事情上做了“假”,有可能会会毁掉一个人的一辈子。明天就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号志愿趁着这个特殊的时刻,跟大家聊聊关于高考那年遇到的“假”的那些事儿……也想借此机会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高考有风险,可别被“假”害了。

  一号志愿大盘点——高考“假人假事儿”

  1、花钱可以买来的“自主招生”名额——假!

  相信这段时间很多家长和考生都沉浸在“自主招生”的大浪潮中。这可以理解,想要通过自主招生获得进入名校的加分或优惠政策,这当然是谁都想要的。不过正是因为家长们对此有需求,就让很多骗子乘机钻了空子。这些“骗子”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点钱就可以搞定。一些不了解自主招生的家长就会上当受骗,以为有钱就可以“任性”,结果“人去财空”。

  一号志愿打假:填报自主招生只能通过官方渠道进行。高校是否具备自主招生资格,需要经过教育部审批。每年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都会对社会公布,而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需要经过:网上报名——参加高考——面试、笔试——高校筛选等等一系列环节,才可能有机会自招成功。所以,千万不要相信骗子们的“有钱任性”论。

  

  2、“落榜”没事,有“补录”——假!

  高中奋斗三年,好不容易熬到高考结束,结果填完志愿,却意外落选。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复读”,要么读“社会大学”。这是任何考生和家长都不愿意选择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补录”的机会,家长和考生一定是两眼放光的。结果有些骗子就利用考生及家长的这一弱点,狂打“专业牌”,用家长考生不懂的“伪专业”手段,达到让家长缴费、泄露个人信息等目的。

  一号志愿打假:部分高校每年确实有“补录”这一说,各地招办会在录取信息公布以后,对落榜考生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满足条件的考生有机会重新被录取。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种征集志愿的方式,一般不会打电话给家长,或派人找家长,更不会向家长收取费用。

  

  3、高校招生找“中介”、找“代理”?——假!

  “您好,我是某某高校招生办代理机构的代理人某某某”,当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时,请立即挂掉。各高校为了争取生源,所以每年都会派人到各个重点中学进行宣传,抢夺生源。这就让很多骗子有机可乘,冒充高校招生办代理、中介,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获取高中学生的信息,“欺骗”家长报名,结果当家长到高校核实时,却是“子虚乌有”。

  一号志愿打假: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及各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是实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国家指定执行机构,除此之外没有国家承认的所谓任何其它高校招生代理机构或代理人。要想要高校派到各学校的招生人员和“骗子”区分开,有两种方式:

  a、看他们是否通过中学与学生接触,如果不是,就很可能是骗子;

  b、看高校在网站上公布的派往各地工作人员的信息,如果不相符,就很可能是骗子。

  

  如果考生家长碰到有所谓以高等学校招生中介机构或代理人的名义找上门来,搞清具体情况到学校网站上核对或接打电话到学校招生办公室一问便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高考阶段会遇到的“假”,比如:谎称有“内部指标”、在高校招生办有“熟人”、接受录取书需要交费、选择就“计划外招生”等等。

  高考是每个学生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承载了太多孩子和家长的关注。也正是如此,才让“骗子”们有机可乘。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让表面现象蒙蔽了心智,更不要因为关心就失去理性。面对问题,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一定不会错。

  

  一号志愿通过3?15这个特别的日子,为大家献上这些“假”,目的就是希望考生和家长在高考这个关键时刻,更要擦亮眼睛,别让这些“假”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同时,一号志愿也祝愿所有的高三考生,能够顺利的完成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距离高考时间不多,大家抓紧时间奋斗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