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这句话出现在1月25日浙江海盐县行知中学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短信通知中,与“走路时放慢速度”等温馨提示同时出现,落款是“行知中学德育处”。(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该“温馨提示”经微博曝光后,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网友的炮轰。受到质疑的行知中学很快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了道歉信息,表示将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
谅解可以,也相信校方会吸取教训,不会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不过道歉容易,但真要让他们消除头脑中对职业教育和职高生的歧视则难;对发布通知的德育处来说,引以为戒,改变不合时宜的德育思维和方式,引进全新的育人模式则难上加难。
此事真正令人痛心的是,发布此“温馨提示”的竟然是学校德育处。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此前和当下,德育处是怎样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将职高生与社会不良青 少年相提并论,这是一种怎样的认识偏见,一种怎样的教育思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说得对,“此次事件是教育系统长期以来轻视职业教育的一个 缩影,并不是偶然现象”。
问题是,人们口头上都说职业教育重要,不能歧视职高生,但骨子里仍然将职业教育视为“二等教育”,把职高生等同于“双差生”。造成这种歧视的原因更多不是基于认识,而是缘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社会现实。
真要改变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办起来次要的尴尬现状,关键是要解决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到的“六大困难”,认识职业 教育的重要性,去除唯学历倾向,改革中招和高招制度,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取消诸多政策限 制。不如此,职业教育和职高生就难以摆脱受歧视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