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某所学校上演了一幕教师承诺的闹剧。台上的老师郑重承诺,如果学生对自己不满意,自己将主动走下讲台。现在,让学生评价老师、选择老师的学校越来越多,学生评价不高的老师的结局,也由“走下讲台”演变为“待岗”“淘汰”“下岗”。
学生评价老师,有必要,但不能完全决定老师的命运
笔者从教12年,深知学生评价老师的益处和弊端。学校让学生评价老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学生是老师服务的对象,被服务者理所应当评价服务者。让学生评价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老师时刻记住自己服务者的身份,认真备课、上课,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但是完全让学生掌握老师的命运是不恰当的,也是荒唐的。一个对学生要求严格,做事认真负责的老师,可能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可一个油嘴滑舌,善于用甜言蜜语忽悠学生老师,很可能获得学生的欢心。等学生毕业后,才幡然悔悟,已经为时晚矣。
学生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管还是不管。也许有的“专家”会说,当然应该管,并且应该借这个机会好好教育学生,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学生非但不会忌恨老师,反而会感激老师。可现实不是这样,一些痴迷于用手机打游戏的学生,老师就很难说服,那些专门用手机和校外异性朋友联系的学生,老师要是没收了学生的手机,学生会追着老师要,甚至会和翻脸。“专家”的道理可能头头是道,可以一遇到实际问题,有时就不灵了。若让学生掌握老师的命运,像学生上课玩手机这样的事情,很多老师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让学生来决定老师命运后……
让学生来决定老师的命运,有些情况下,无论老师做得再对,只要触犯了学生的个人利益,学生就会对老师有不好的评价。于是,当学生完不成作业时,老师不能真的批评学生了,只能旁敲侧击了;考试不能再给后进生低分了,否则会伤害他们的感情,大型考试时,让老师帮着作弊,很多老师也只能委曲求全了;学生无论犯多大的错误,也不能开除学生了,因为学生可以先让老师下岗。老师说话、做事的原则,已经不是师德,而是要先考虑能否让学生满意。有些事情,哪怕是违背良心,只要能让学生满意,老师也会去做。一个学校若是完全让学生决定老师的命运,这个学校必将混乱不堪。
很多学生内心也想客观、公正的评价老师,可学生的心智不成熟,遇到具体的问题,考虑的可能不够全面,还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不够客观。让学生评价老师的偶然性也很大,一个多年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可能某一年与学生关系不好。这个老师还是一个好老师,可在这一年恰好不符合学生的“口味”,于是被淘汰。其实,如果能换一批学生,他仍然是个被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但因为一次偶然,老师就下岗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可能既伤害了老师,也伤害了自己。
现实中,学校要求每个老师必须道德高尚,可学校无法做到让所有学生道德高尚。部分学生道德不高,在评价老师的过程中为自己谋利,用手中评价老师的权力当做自己违纪行为的挡箭牌。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评价老师,现实中有的学生选择老师标准仅仅是老师长得帅或者长得漂亮。一些相貌丑陋或者身体有残疾的老师,甚至是一些年老秃顶的老师,都不再受学生的青睐。
其实,要想让学生对自己满意,方法太多了。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装作没看到。该处分学生的时候,故意网开一面。对于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给学生买点小礼物,找机会表扬学生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进而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好的评价。如此一来,非但无法提高师德,反而降低了师德。
教师评价应该全方位
一个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有工作纪律的考核,有教学成绩的考核,有教科研水平的考核,有同事之间的评价,有领导的评价,当然也有学生的评价。全方位的评价更客观、更公正。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容易失去公正和公平。希望让学生完全决定老师命运的闹剧早日结束,别让原本疲于应付各种考核的老师再多戴一副枷锁。
作者:吴宾(山东省威海市威海三中教师)
对于“走班教学”,现在还是小范围实行,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各界对此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件好事,利于机制的逐步完善。
对此,希望老师们能看清三个深层次的问题:
第一,对于各界的声音,老师们要冷静客观接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但不要一味在网上谩骂,自降身价。让不明内情的大众看低教师群体素质。
第二,既然高考3+3已成定局,那“走班教学”势必会逐步开展。老师们一定不要故步自封,尤其是班主任,要积极提高自己。等哪一天突然改革开始时,不至于自己成为被“淘汰”的那一拨。
第三,从昨天推送的文章也可以看出,随着改革的进行,虽然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但相应的待遇也会提高。教师队伍优胜劣汰的机制也会逐步形成,好的老师一定会享受到好的待遇。
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不进则退、优胜劣汰的时代,任何职业都需要时时刻刻保持学习,对于老师亦是。无论怎样的改革,保持自己学习进步的状态总是没错,就像老师们常对学生说的“高考不管怎么变,好好学习总是没错”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