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未至,家长先“病”了可咋办?

发布者:一号志愿     2016-01-31    高考志愿填报高考资讯家长适用

  本来一直以为高考就是考生的事,家长充其量作为后勤部长,管管饮食起居,辅导辅导功课,收集收集志愿填报资料,很轻松的。可是前几天听到一位家长向一号志愿老师倾诉才知道,原来一个高考,有的家长比考生还紧张,有的还会患“考前焦虑综合征”。

  

  事情是这样的:

  李妈妈的女儿就读于成都一重点中学,成绩还算可以,而且老师分析评价说还有很多可以上升的空间,再努努力,上重本是没问题的。可是其女儿啥都好,就是迷上了看网络小说,时常藏在被窝里,看到深夜不睡,以致于第二天的复习效率大打折扣。为了迅速纠正女儿的这个习惯,李妈妈决定没收女儿的手机,可是她还是很担心女儿偷偷看杂志这些,决定要把她时刻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

  在女儿复习功课时,时不时的去送杯牛奶,递个苹果,等女儿入睡了,才要悄悄的去监看女儿是不是老实的在睡觉,最近更是发展到一个晚上去女儿房间查看5、6次,导致自己彻夜难眠。李妈妈认为自己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可是就是无法对备考中的女儿放心,自己很矛盾。

  

  其实现在不少考生父母都将生活重点全部放在了孩子的高考上,以致于出现一些焦虑烦躁、寝食难安的症状,李妈妈并不是个例。可是,在高考还没有到来前,孩子没事,家长却患上了“心病”,可还怎么做好后勤工作呢?

  为此,一号志愿为这类家长支支招。

  首先,家长要通过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达对孩子高考的关心。

  因为通过近年家长的反映,家长出现“心病”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孩子自身很紧张,家长跟着方寸大乱;二是因为考生自己对考试不太在意,使家长变得焦虑,“毕竟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希望”。为此,一号志愿建议家长不能对孩子太过唠叨或是过分焦虑,这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理、情绪,还会或多或少的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要是可以的话,家长还需要适当的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将过多的重担压在孩子高考上,孩子也会很有压力,反而会影响孩子高考的正常发挥。要是有的家长实在放心不下孩子的高考,可以扮演好孩子的“高考助手”,帮忙收集信息、资料,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创造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这样对自己、对孩子来说都是好事。

  

  其次,家长需要接受“孩子学习的状态和习惯不是一时就能扭转过来的”这个现实,以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恰当的调试。

  其实,许多考生都能正确的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也有自己的一套学习复习习惯,如:有的考生就喜欢在经过一整天紧张、充实的复习后,晚上看看视频、小说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有助于睡眠,第二天用最饱满的情绪来应对接下来的复习备考。这些情况在家长眼中可能就是“大事“,可是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个调节情绪的“小事”而已,因此家长要多给孩子信任,试着接受孩子的状态与习惯,不要过于紧张担忧。

  最后,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孩子树立信心,努力争取考出最好的水平和成绩。

  当然上面说的要给予孩子信任,也不是对孩子的“不闻不问”,在适当的时机,适合的氛围环境下,家长还需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积极的沟通交流,在了解孩子的思想想法时,也能释放自己的紧张、焦虑、不安情绪。这不失为治疗考生家长“考前焦虑综合征”的一个好办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