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中华文化里,几千年都流传着长幼有序的美德,于是做父母的,以长辈自居,总是说孩子太小,他懂什么,于是就理所当然的犯着自以为是的错误——忽略了他其实什么都懂;忽略了其实我们所有的言行都是给他做的示范。
我总听母亲说:你看看谁家那小谁,怎么那么有涵养,说话不紧不慢的还幽默;那谁家的那谁怎么就那么粗鲁没教养。每当这时,我总是沉默,因为我能想象这样的孩子各自不同的行为表象背后的成长环境。一个温文尔雅、贴贴周到的男孩,你很难想象他有一对歇斯底里、斤斤计较的父母;同样,一对优雅温和的父母,你很难想象他会有一个随时火冒三丈的孩子。
总有几天会失眠
有天晚上失眠,就重温了一下我挚爱的文学大师狄更斯的经典小说《孤星血泪》拍成的电影《远大前程》,片头孤儿皮普的老姐那喋喋不休的唠叨、指责、批评、抱怨和7岁的皮普那隐忍、怯懦、无奈、厌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场景,每次看都会让我深深震撼又浮想联翩。皮普的老姐,让我脑子里闪现着生活中很多母亲的影子,她们因为一点点小事要么就歇斯底里、要么喋喋不休,以及这样的母亲背后的孩子,他们要么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脾气暴躁、要么就胆小懦弱。
也许是职业病,这样的电影会让我从教育的角度去思考,家庭环境、家庭的人文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影响。今天,我想就此跟各位家长分享一下,一个孩子之所以是今天这样的孩子,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教育的影响,今天重点说家庭教育而非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无比后悔
儿子2岁10个月左右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我极其痛悔的事,但我知道,同样的错误我绝不允许自己再犯第二次。那天,我和他爸爸要带他出去玩,可是出门前他爸又犯了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注意:我在以我的标准评判)的老毛病,于是我开始催促,他依然故我,于是你一句我一句,不知多少句之后就吵了起来,甚至升级成了他指责我自以为是,我指责他不求上进。突然之间,我看到儿子那受伤的、不知所措的又近乎恐惧的表情,我的心瞬间碎了,于是立刻蹲下来拥抱住他,说:“宝贝儿,对不起,别怕,妈妈和爸爸在探讨问题,大人有时候是会为了讨论问题而情绪激动的,妈妈爱你”,同时亲吻他。
我抬头给老公使了个眼色,老公立刻会意,马上也蹲下来抱住儿子,说了我刚刚对儿子说的同样的话。我不能确定那次我和老公的失态对儿子造成了多深的影响,我也无法断定他当时心里想了什么。当时,他只是像个大人一样说了句:走吧,出去玩吧。我差点泪奔,也庆幸自己快速做出了情绪和行为调整,更庆幸自己是个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的母亲。
从工作者的角度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先天的因素和后天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所占的比重。上一辈的人口中流传着“天生那玩意儿”的言论,比如当年的李天一,或许很多人都在说“这小子真不给他爸长脸”。说实话我对此言论深深不以为意,作为教育第一站的家庭,担负着孩子教育80%的比重;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师的父母,更是担负着无可取代的责任。
快乐的孩子才自信,自信的孩子才能活力无限,教育的目的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教他知识,不如教他学习的方法;告诉他要快乐,不如给他营造快乐的环境;告诉他要勇敢,就别总是阻止他去尝试和探索新事物;告诉他要自信,就别在他对自己的小成就沾沾自喜时当头棒喝……试想,一个充斥着争吵、打骂、诋毁的家庭,怎能成就一个快乐的、自信的人?
即使成年后,懂得用面具示人了,人前再怎么满面桃花也掩藏不了心里的暗伤和人后的苦痛悲凉。作为父母,若能早早知道,我们的言行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就可以早早调整,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成长环境进而一个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