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掌控考试,传授给父母这样三件事

发布者:一号志愿     2016-01-08    高考经验高考资讯一号志愿

    ★考试到底是什么?

  现在偶尔可以看到对“考分决定命运”这一考试制度的批判,但我认为这是对考试的本质理解不足的结果。




  他们批判的前提是“考试一定会分出胜负两组人”。

  这如果是事实,考试制度早就会出现破绽了,因为考不上的人会非常不幸。

  但事实并非如此。

  考试失败的人一样能得到幸福,失败可能会让人变得更强。所以考试制度才一直得以存留至今。

  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制度,一定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

  有位优秀的艺术家名叫井上阳水。我从前在杂志上了解他的经历时,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他第一次考大学失败,第二年考大学又失败,第三年考大学又失败,于是就放弃了高考。

  也就是相当于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结果却成了今天的他。

  他自己也说:“如果当时考上了,可能就没有现在的自己了。”

  考试就是会让人这样思考的制度。即使落榜,也会在很多年之后觉得“当年亏了没考上”。

  所以我坚持对作为家长的各位说:“即使没考上,也绝对不是失败者。”我希望不要以胜败来看待考试这件事。

  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仍然认为考试是决定命运的事情。为了消除这种观念,要花很大的精力。

  “充其量就是在考试上赌多少的问题。考试不值得赌上整个人生。但是有必要赌上拼命地努力,因为这样会让人成长。考试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如果我们不说这些,家长甚至孩子们就会一直担心考试落榜。

  有这样一个女生。

  她在所在的公立初中成绩排名年级第一,但有一个弱点。

  她的母亲非常热心教育,从很早就开始决定“考这个学校,只能考这个”。

  当时她本人并不理解,跟老师面谈的时候也只有她妈妈在喋喋不休。

  然后她在考试成绩公布当天,跟我说:“老师能陪我一起去看吗?”

  “你不跟朋友一起去吗?”

  “嗯,我一个人去。”

  “你妈妈呢?”

  “我妈妈说‘太害怕了去不了’。”

  母亲都到说“害怕”的程度了,可见是把考试放在了多么重要的位置。如果能考虑到“车到山前必有路”也就不会害怕了。可这位母亲害怕到感觉万一女儿不合格,自己体内的某样东西就会坏掉。

  她女儿显然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我当时要去别的高中看成绩,之后才跟她会合。

  结果是没考上。

  回家的路上,她哭了出来,说:“老师,我已经回不去家了。”

  她实在没法回家,我就先带她回到补习学校。然后她抽抽搭搭哭了好几个小时。

  母亲来接她的时候,我说:“孩子妈妈,您觉得女儿的人生就此结束了吗?”她虽然说“不,我已经想通了”,但还是非常担心“只要她别自杀就好……”。

  这种时候,哪怕对她说“这并不决定她的人生”也是毫无意义的。

  只会让她更难过,除了难过没有别的感情。

  这时只能说“哭吧,没事,真是不好过啊,真难受吧”,同时陪伴在她身旁。

  这是家庭里面母亲的职责。原本我是希望母亲这样做的。

  但是无法依赖母亲的女儿,在补习班哭了很久,只能一个人直面悲伤了。幸好她直面自己的情绪后,现在过着非常幸福的“属于自己”的人生。

  考试到底是什么呢?

  当然考上的话会欣喜万分。但是没考上而默默流泪、从而得到成长的孩子,简直是数也数不清。

  在某种层面上,挫折会让人更强大、更优秀,视野更开阔。请家长们务必要了解这一点。

  ★成为货真价实的人

  滩高中是全日本有名的男子高中。来我们补习班的学生们中,有很多男生的目标就是考取滩高中。

  但是过了初中三年后,考试的结果中一定有一些孩子选择跟滩高中完全不一样的学校。

  滩高中的确是所好学校,但好学校不止滩高中一所。

  至少,绝对不可能出现“考不上滩高中一辈子就毁了”这种可笑的情况。其他的好学校还有很多很多,选择一个校风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有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认为“滩高中以外的学校都不行”。我们补习班里考上滩高中的孩子非常多,所以会有学生说“上了那个补习班却没考上滩高中,真遗憾”之类的话。

  正因为如此,决定上滩高中以外的学校的孩子,都不会参加补习班的中考庆功会。他们给自己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

  那么这样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首先是自轻自贱。自己觉得很自卑,无论其他人怎么夸奖自己,都会否定说“不不,我哪有那么厉害”,无法得到他人给予的爱。

  得不到他人爱的人,也不会接受批评。因此这样的人去哪里,都是孤独的。

  如果能从低谷爬上来,直面自己的问题,最终就能说“这样真是太好了”。如果爬不上来,就会度过寂寞冷清的一生。

  反过来,走自己想走的路的人中,也有一些不炫耀学历就难受的人。

  看起来他们充满自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而已。

  比如考上东京大学,感觉自己走上了正路,但实际上可以说自己除此之外别无所长。就好像展示浑身的名牌衣服,就是在说“怎么样,我厉害吧”。

  但是真正厉害的人,哪怕什么也不穿,也是能堂堂正正走在路上的。

  通过比对方高的学历而让自己站在优势地位,有人会觉得这样心情很好。

  但反过来,即使是有高学历,也能不显摆它的价值的人,我认为是“货真价实的人”。

  我考了三年才考上同志社大学。周围的同学都考上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神户大学等等更好的学校,我虽然觉得“无所谓”,但心底还是抱有某种情结。

  上了大学之后,去应聘补习班老师,笔试合格之后需要做试讲。试讲结束的时候,当时补习班的校长就问我:“木下君在哪所大学读书?”我下意识就回答:“不好意思,在同志社大学。”这个“不好意思”,完全体现了我当时的心理阴影。

  然后校长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同志社大学也是非常优秀的大学啊。你做得很不错。”

  校长自己是大阪大学毕业的,但是他的话中没有任何看不起的意思,说出的都是内心真实的想法。我非常高兴,觉得“一定通过了,我要在这个补习班教课了”。

  这句话平时不记得,但有时会一下子想起来。“货真价实的人”说出的话,哪怕只有一句,也会给别人的心里留下强烈的印象,并深深影响到他们。

  ★最终那些坚持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

  我最后有一句最想说的话想告诉家长们。

  那就是“真正想要的东西,靠他人给予是得不到的”。

  学习这件事,如果知识都在教的那一方,学生永远也得不到,如果不从学习方的角度去学,那永远也成为不了自己的东西。

  人类想要掌握知识,首先要学习知识。他们就会认为教的人比较聪明,学习的人比较笨。

  真是大错特错。教的人并不聪明,学的人才聪明。

  聪明人是一直在学习各种事物的人。所以聪明人要从笨人那里学到东西。但是笨人连想都没想过要从聪明人那里学习。我们往往会搞错这一点。

  如果注意不到这一点,家庭教育就一定不会成功。“家庭里面的家长十分伟大,而孩子十分不成熟”的这种指导思想还一直存在着。

  错。家长如果想成为聪明人,就必须一直保持从孩子身上学习的姿态。

  或者说,真正想要的东西,是在紧握着东西的手松开之时得到的。

  大家都知道“出入口”这个词,那为什么说“出入”而不是“入出”呢?因为如果不先出去,也就无法进入。

  比如我们会说“把水倒在杯子里”,但正确的表达不是把水倒进杯子,而是把空气赶出来。水把空气挤出来,才能倒在杯子里。如果空气出不来,水一定也进不去。

  所以不是“倒入水”,而是“把空气挤出来水才能进去”。

  这个例子换成学习的话,应该怎么讲呢?首先要把现在握在手中的东西放掉,也就是家长把自己一直以来的执念舍弃掉,然后才能真正开始学习教育。

  家长们是否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开始出现“哗啦啦”破碎的声音呢?

  “让孩子读报刊杂志?开什么玩笑!”“让孩子玩游戏玩个够?那可不得了!”

  请不要随便做这样的决定。我说的事情,都是通过我十六年的讲师生活而得到的可信的经验。如果相信我,并且认真执行的话,我相信你们的孩子一定都会过上幸福的人生。

文/木下晴弘 日本ABTR株式会社董事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