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临战三板斧:课本、真题、技巧

发布者:一号志愿     2016-01-06    高考经验2016高考复习一号志愿

    一.回归基础,研读课本

  教材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任何一科高考题的出题原则都是“紧扣课本”,“高于教材,源于教材”,不管高考题出得再怎么陌生和拔高,总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方法和原理。因此,在离高考的最后几天,重新翻看研读课本,是复习的核心所在,是真正治病救命的良药。

  如何阅读课本呢?

  首先,要全面看。不管课本的序言,正文内容,例题,课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是小字附加的拓展内容,插图,课下注解,课后练习等等,总之课本的旮旯角里,都要看到。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对课本的足够熟练,有些知识熟练了一些看似比较难的题目也能不自然地解决出来。高考历来都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曾经有一题说“该元素是无机非金属元素的主角”,有些同学抓耳挠腮想半天,更有甚者,开始分析哪种非金属元素最重要,最常见之类,殊不知,此题考的这句话是课本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大标题“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就这么简单;还有在选考题中,特别是化学选修二-化学与技术,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四-化学原理这几本书,很多作为选项的都是课本上的原话或是原图。由此可见阅读课本的重要性。

  其次,带着思考看。此时看书,因为脑子里肯定对这些基础的知识相当熟练了,所以,会觉得这样看书没用,很容易走神,因此,这时看书,要带着思考看,在看书的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做一定标记,思考这一章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解释推导,为什么用这样的装置仪器,为什么图表曲线呈现这样的趋势,这个知识在高考题中是怎么考的,考了几次,侧重点在什么地方,今年可能考什么等等,这样细细品味一遍课本,比起匆匆不过脑子的翻几遍书都要有效果。必要时,看完某一章节或部分,找张空白的纸,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一番,找出内在的联系,使知识点、线、面结合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即使你自己总结的不如参考材料全面详细,这都没关系。

  最后,边看边动手。所有可以写写画画的知识点,都要争取过一遍手,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无数前辈们说的哲理之言,都是经历过时间实践检验过证明是对的,是真实有效的,所以,把看课本时遇到的化学方程式,例题,常考的仪器

  等,在演草纸上写一写画一画,如果,你做了这些,你会发现心里特别踏实,心情也会平静下来,甚至发现,看似没有问题的方程式,仪器之类,下意识的去画的竟然出错了,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是件多么庆幸的事。

  综上所述,认真静心研读一或几遍课本,对于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高考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没有太多的辅导资料,照样可以高考考出六百多分的好成绩的原因。

  二.真题-反复精练真题

  如果说非要找一份高考辅导资料的话,历年真题再好不过,尤其是近三年的真题。这些真题,就是即将到来的高考的提前复制版,浓缩了高考出题人的出题范围、出题思路、出题模式,题型,甚至是个人的喜好,不信,翻一翻,2014年和2013年的新课标卷理综化学部分,你会惊讶地发现,一道关于同分异构体考点的题,怎么连思路都没换,甚至题号都一样;第一道化学大题,仍然是关于有机物制备实验的内容,这样例子可以举出一堆。由此可见,好好研究真题多么有必要。

  这其实不是什么秘密,教育部早就规定了高考题的出题规则,要求连续几年的高考题,要保持风格、难度的稳定,不可变化太大,即使是确实要改变题型了,一般也会提前一年通知;另外,真题的出题老师,一般至少五到十年才轮换一次,每个人都有其思维定式,他喜好出什么题,怎么设置陷阱,其实都是有迹可循。

  精炼近三年的真题卷,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找到出题人的陷阱,对症下药。

  如何做真题呢?

  第一,真题必须认真做至少一遍。这是最低要求,最起码得了解,近三年高考题,都考了些什么,难度如何。如果有时间,做三到五遍最好。

  第二,认真纠错。做完真题后,要静下心来,对每一道出错的或者模棱两可猜对的题,做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到底是知识性错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还是非知识性错误(紧张、马虎),在卷面上试题下面或旁边或错题本上详细地记录下来,反思自己的问题,并作针对性采取强化纠正的方式把错误尽可能纠正过来,再反复看几遍,临考前的晚上或中午,再把这些题拿出来温习一遍,给自己敲敲警钟。

  第三,严格按高考要求做真题。无论是时间安排,还是做题状态,都要把自己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中,对答题速度、答题的规范性,甚至是书写是否工整,都要严格要求。时间长了,习惯养成了,就自然把高考和平时训练统一起来,自然做到“高考和平时练习没什么两样”。

  三.大题突破技巧—一击必杀

  除上海、江苏、海南三个省化学单科考试之外,其余省市都是考理综化学,其非选择题的试题类型不外乎四类:无机化学基础题、无机化学工业流程题、化学实验(探究)题、选作题(主要是有机推断和物质结构题)。

  相信在二轮复习时和三轮复习时,各个学校已经做了很多的题型专练,在这里再说题型问题似乎有些啰嗦,所以这里就针对这几种题型的常见考点,给出最实用的几个套路。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内容,应主要为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位、构、性",探究基本理论以及各主族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该类试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涉及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

  元素周期表推断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一般首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这个表也许很简单,可是很管用,容易形成具体思维,快速解答。

  (1)若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

  (2)若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3)若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注:这里经常考到等电子微粒之类的信息,碰到这种情况,一般就把“10电子”等电子微粒和“18电子”等电子微粒直接在演草纸上默写出来,再挨个分析。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打开突破口,进而顺藤摸瓜,解决所有问题。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答题策略】现象分析、性质联系、物质推断要能够大胆猜测,但需要细心验证。注意推断完成后要认真验证,即将所得结果代入题设情景(或框图)运行一遍,如有不通畅之处应及时调整、修正;细心准确地把推断结果按题目要求准确表达出来,如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等,注意看清题目要求再动手,不能让会做的题丢分。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及水溶液三大离子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多数会出现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氧还、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配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分析、电极反应书写、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这一类题目是目前高考化学非选择题的主流题型。

  【答题策略】该类题目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只要逐题,逐问,一一按顺序解答即可,即使碰到一时卡壳的问题时,也不要怕,做好标记先跳过,先做后面的,等后面的解决了,再啃卡壳的问题。

  ①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计算要细心,注意单位和正负号之类;

  ②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已经练过很多遍的,应特别注意细心谨慎,不要犯低级错误。在分析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画简易示意图,或图表等来直观理解。

  ③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规范细致,注意特定文字叙述答题模型。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任意一个空,前面的做不出来不代表后面的也做不出来。

  注:

  1.陌生氧还反应书写技巧:

  ①先准确判断产物和反应物。这个只要认真审题,应该不难做到。

  ②再准确标示出主要变价元素在反应前后的价态。

  ③运用整体法原则寻找最复杂的分子作为配平时的主体,先满足得失电子守恒,再考虑原子守恒、电荷守恒。

  2.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分析技巧:

  ①先分析反应。即若给出物质混合,先考虑两者可以发生怎样的反应,生成何种物质。

  ②再分析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的物质的量。若物质没有反应,就直接分析这一步。

  ③最后,综合分析考虑水解电离的程度。

  一般思考及强度大小顺序为:强电离→弱电离或弱水解→水的电离

  3.电化学问题分析技巧:

  电化学问题无论如何复杂,其基本解题思路永远是一致的:

  ①任何电化学问题,首先判断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先定下反应的大框架;

  ②再分析电极,想法设法找出或写出电极反应。牢牢记住:原电池分正负极,正极还原得电子;负极氧化失电子;电解池分阴阳极,阴极还原得电子,阳极氧化失电子。不管再怎么复杂的电化学问题,只要电极反应分析出来,其他问题都好解决。

  ③最后注意电解质环境,在不同的电解质环境下,电极反应会有一定差异。

  4.原理解释问题解题技巧:

  高考在大题中考查的化学原理主要有四个:

  ①氧化还原原理(包括电化学原理);

  ②离子平衡原理(弱电离、水解、沉淀溶解);

  ③一般平衡速率原理;

  ④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原理。

  若题干要求按相关原理来解释大题要点:

  ①利用氧还原理解释时:

  a.先指明变价元素的价态变化;

  b.然后根据氧化还原的基本原理,有得电子必有失电子,得失电子守恒,从而说明某现象或问题。

  注:电化学原理解释时,一般

  a.先写出电极的离子反应;

  b.结合题干意思,说明涉及的平衡向…方向移动,…离子增加或减少,造成周围溶液pH环境改变;或者,根据电荷守恒,…电极的电解液中…离子穿过离子交换膜进入…电极,造成…结果或…物质生成

  ②利用离子平衡原理解释:

  a.先分析题干,找出可能的离子平衡,写出标准的离子平衡表达式;

  b.然后,结合题意,说明“由于…反应,使得…离子浓度增大或减小,造成上述…平衡向正向或逆向移动,从而引起…结果”。

  ③利用一般平衡速率原理解释:

  a.先指明反应为可逆反应,写出平衡反应式;

  b.然后,结合题意,指出浓度、温度、压强发生怎样的变化,根据平衡原理,…条件改变,上述…平衡向…方向移动,造成…结果。

  ④利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先判断是同主族还是同周期,再分别分析:

  若为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最外层失电子能力增大或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金属性增强或非金属性减弱,导致…性质递变;

  若为同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最外层得电子能力增强或失电子能力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或金属性减弱,导致…性质递变。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注:

  1.探究实验最常用模型:一是控制变量思想;二是对比对照实验

  ①解答相关问题时,凡是给出量的关系时,都要注意是不是控制的变量不变;

  ②对照实验或空白实验都是,验证了…成立,排除了…的干扰 ;

  ③总结归纳结论是什么时,都一定要照应题干开头的实验目的,把所做的假设分析都给出定性的结论成立或不成立;

  ④若要设计实验时,最好模仿题干所给假设实验的模型,照猫画虎,换个物质,其基本逻辑关系照抄即可。

  2.一些实验操作的规范解答要点:

  ①检验某离子:取少量的待测液于小试管中,加入…试剂,出现…现象,证明…离子存在;

  ②检验是否洗净沉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出现…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或未洗净;

  ③判断达到滴定终点:滴入最后一滴标液,溶液颜色突变为…色,振荡静置30秒,溶液颜色不变,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4.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微信搜索:shitijun009【长按可复制】

  关注这号的人,考试成绩一般都不会太差

  注:

  1.

  

  

  2.

  

  

  3.羟基的活性差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