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高考是一个人独自战斗,那么填报志愿则更像是家庭的集体作战。可是,这个方向是什么,怎样选择才是最好的?这些问题困扰许多的学生与家长。
考得好,还要填得好
有些高考“过来人”戏称,“考得好,还要填得好”。有些时候,一个好志愿,能实现惊天大逆转。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考生以高出一本线仅1分的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而在往年,中山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起码高出一本线40分。其原因是,当年中山大学该专业在考生所在地仅招两人,当年题目难,很多人没考好,都不敢填,该考生就大胆地填了,结果“睡觉都偷笑”。
与低分“翻身”考名校相对应,一些考生却因为志愿填报失误,最终“高分低就”。曾有一名优秀的学生高考成绩不错,填报了中南大学(招生办)医学院,结果未被录取,错过了第一批投档。而比他低几十分的同学,因为志愿梯度把握得好,上了较好的中山医科大学。
精明人早早做准备
志愿填得好,可以锦上添花,也可以雪中送炭。正是因为这样,一部分的考生和家长已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高考前,如果就开始有意识地了解录取流程,那么就能估算出自己大约属于哪一档的学生,然后知己知彼、有针对性的去填报志愿。就像成绩特别拔尖的同学, 肯定考虑那几所学校,不需要做太多准备工作;而成绩特别糟糕的,也没什么心思选学校。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边缘的“考生,如果能够花心思去选择的话, 肯定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主人公是暂且称她小黄吧,她属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在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小黄已经根据自己的估分大致挑出了30所学校。小黄历史、政 治比较好,但数学较差,因此经济类专业他不作考虑,专心挑那些社科类专业的学校。而学校的历史与地域性,也在他考虑范围内,避开热门的北京、上海、广州是 他的主要策略。根据这些原则,小黄进一步筛选出10所大学,等待分数出来后,有针对性地填报。
小黄购买了一套帮助填报志愿的系统,这个系统有着庞大的信息库,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方式查询。例如,输入吉林省,该省所有大学都会列出来,点开每所学校,还可以查该校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小黄认为,这一系统,省去了她很多工作量。
在小黄上高中时,父母就带着女儿游遍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几所理想中的高校,“是旅游更是学习”,并对学校的专业、师资做了针对性的了解。高考分数出来之前 一周,根据估分往上往下各浮动30分,并根据这3档成绩挑选学校和专业。正是因为做了这些准备工作,分数出来后,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退一步”的明智 选择。
最后,虽然小黄实际分数比预期低了五六十分,但小黄还是成功的被上海外国语大学录取了。如果没有提前的准备以及自己深刻的了解,我想她肯定不会被这么好的学校录取的。
12年磨一剑,一考定乾坤。实际上,乾坤只定了一半,志愿填报也决定着乾坤的另一半,也是人生中举足轻重的人生抉择,所以提前做好志愿填报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