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高三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成绩又下滑了”、“孩子心理有事不和我们交流”、“不知道孩子想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不知道孩子对未来有什么打算”、“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知道呢?那是因为没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而真正阻碍你们交流的一是内容,二是方法。
应该与孩子交流什么?
很多初次与孩子共同面对高考的家长,面对高考这件事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多会请教有经验的家长是如何做的。甚至还有不少人具体到是否需要每天亲自督着孩子背英 语单词,帮孩子分析试卷等等,其实这些事情都用不着做家长的亲力亲为。假如每天都在跟孩子周旋这些事情,那么日常交流肯定不会愉快。
考生在高考中处于什么位置,打个比方就是有一个360度的大圆圈,考生站在圆心的位置,他想去的学校在圆周的哪个点上、到这个点的距离有多远。前者能够帮孩子找对方向,不走冤枉路,后者能够让他知道自己应该花多大的力气,以什么样的速度,才能在既定时间到达目的地。
作为考生的后备军——家长,完全可以代替孩子收集信息,再共同交流协商理想的学校及适合的专业,报考这个学校和专业需要的成绩是什么。同时,为了和孩子轻松、顺利、和谐的沟通交流,家长还要注重对孩子的心理、兴趣、志向、特长这些方面,才能在交流中找到合适的“话题”,并顺利为孩子筛选出理想的大学与专业。
加上在搜集、筛选、整理高招信息的基础上逐渐琢磨透了高考志愿这件事情,跟孩子“唠叨”起来就都在点儿上,孩子非但不觉得是“废话”,而且还会很有兴趣地主动交流,从而与家长在默契中达到和谐。
高三考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压力大、脾气坏、不好沟通是在所难免的。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不能因为这些就忽略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其实,正常情况下高三孩子的内心并不复杂,他们大部分的压力是来自繁重的课业负担、同学之间的竞争以 及老师们的谆谆叮嘱。但家长们考虑的问题就复杂多了,比如孩子未来的前程问题、自己的面子问题,以及生活压力等问题,所以在思想上比孩子更容易焦虑,交流 起来更容易犯急躁的毛病。
为了达到与孩子有效交流的目的,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说话的语气不能太急躁,要平静的、慢慢的交流
试想有人和你说话,语气很急躁,嗓门又大,你愿意与ta进行交流吗?答案当然是“不愿意”。高三孩子也是一样的,尤其是自身本来压力就大,因此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话,才能顺利进行交流。
具体很简单,家长在说任何事情时,哪怕憋着一肚子火,也要提醒自己音量不要太高,语速不要太快。要允许孩子反驳、 发牢骚,听孩子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完,而不中途粗暴打断。当然,伤人的话更是不能脱口而出。以平静的口气交流,同样的话语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反之说得再有理,孩子也会认为你是在教训他,根本就听不进去。
2.说话的时机很重要,要在孩子有心理准备的时候进行
很多家长白日上班工作,到家就是晚饭时间了,也是与孩子在一起的几个极少时间点。因此,很多家长习惯了,在饭桌就开始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甚至批评孩子。其实,这恰恰是一个错误的交流时机,不仅达不到沟通交流的效果,还会影响一家人吃饭的心情。
或者是趁孩子高兴的时候赶紧跟孩子唠叨几句,觉得此时孩子心情好,什么话都能听进去,其实大多数时候结果往往相反。通常,面对突如其来,毫无准备的事,人们都很难快速转换心理的接受。因此,在与 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时,最好是在孩子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孩子不会觉得突然,对于家长的批评或建设性意见也易于接受。
3.说话的方式要适时调整,不要按部就班的刻意为之
在大家的印象中,要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心理最真实的想法,因此要“定期”、“定时”的与孩子沟通交流,或是一个礼拜一小沟通、一个月一大交流。然而目前大多数95后的孩子,性格中自然、随性的成分很大,不要按部就班的与孩子谈话,这种刻板、好像例行公事的沟通交流,他们会觉得“假”,往往还没等家长说出什么,就从心底里本能地排斥。同时,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别的家庭适用的沟通方式,在自己家未必有效,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时调整沟通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